新闻动态

假期废掉一个孩子, 就让他待在家里, 一天到晚待在家里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0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91

放假后,看到很多孩子的日程安排,从早学到晚排满了学习任务,学习强度甚至超过上学期间。

这样的安排非常充实,但是长时间让孩子闷在家里,你知道背后潜藏的危害吗?

暑假想废掉一个孩子,就让他闷在家里,一天到晚闷在家里!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
还记得疫情期间有多少孩子性情大变吗?都是闷在家里闹的。

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过的家长,有很深的体会,回想起来就像一场漫长的噩梦。

那个三年,儿子正处于初二到高二的关键时期,本来热情活力、成绩名列前茅,3年断断续续在家学习,却变得烦躁不安、成绩退步。

直到可以正常上学、自由外出,孩子才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。

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,总是敲起警钟:绝不能让孩子闷在家里!

孩子闷在家里的三大危害,不容忽视:

危害一,孩子接触不到足够的阳光照射,身体健康受影响。

我们可能认为室外气温太高,阳光太晒,怕孩子中暑、晒伤,所以才让孩子待在空调屋里凉爽。

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消极的一面,忽视了阳光积极的一面。

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,维持骨骼健康,强化免疫系统,让人少生病。光靠补是不行的。而且,扪心自问,孩子坚持补了吗?

阳光可以调节人体生物钟,抑制褪黑素分泌,让人晚上睡个好觉。

记得儿子在最难的一段时间,睡眠质量差,抵抗力差,几乎每周都要生病请假。

阳光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更多多巴胺,降低皮质醇的水平。他们的直接作用就是让我们缓解焦虑、减轻压力。

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:在房间里待久了,就会感觉心中烦闷!外出晒晒太阳、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就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。

如果没有足够的日光照射,出现的恶果就是孩子身体变差、学习跟不上,看似每天很努力,实际上都是无用功。

危害二,孩子没有同龄伙伴玩耍,烦闷程度加重。

发展心理学强调,同伴互动在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和同伴交流的快乐,家长是无法替代的。

和小孩子玩耍,做他们那个年龄该做的一切活动,是孩子的本能需求。

如果一味让孩子闷在家里,切断这个天然通道,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无聊感和孤独感。

拿我家二宝来说吧,他现在是8岁,每天都想着出去玩,告诉他认识的同学都去上补习班了,没有小朋友可玩。二宝说碰到谁就和谁玩,都能玩得起来。

允许他下去玩后,一玩就是两小时,回来满头大汗,快乐溢于言表。

如果不支持他出去玩,脸色就变得难看,在家里转来转去,不知道该干什么好,烦闷透顶。

危害三,孩子总是处于学习压力状态,无法释放,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。

孩子每天被学习任务塞满,持续承受学习压力,没有足够的方式、有效的途径去释放压力,转换心情,孩子就会出现焦虑、易怒、学习动力不足的心理问题。

有一项覆盖全球8万多名4-17岁儿童青少年的研究显示,疫情期间,每4个孩子就有一个有过抑郁,每5个孩子就有1个经历过焦虑。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和之前相比增加了一倍。

当时,学习任务非常繁重,早上6点多就要背诵打卡,作业任务一直安排到11点多,很多孩子半夜还没写完作业,整天憋在家里不出去,能不出问题吗?

应该怎么平衡闷在家里和外出的问题呢?

明白了闷在家里的危害,我们就不能无动于衷,想办法让孩子走出去。

方法一、每天和孩子一起遛弯

很多家长是上班族,白天没有时间陪孩子,下班后再陪也不迟。现在白天时间长,晚上气温低下来,正好能弥补孩子户外的需求。

每天晚饭后,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,和孩子到小区内、周边公园内遛弯或骑行,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
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聊天,孩子的身体需要和情感满足一举两得。

方法二、周末多带孩子亲子互动

周末是休闲的黄金时间,可以安排丰富的家庭活动:

去徒步、去爬山、去露营、去农场、去游乐场、去动物园、去植物园、去参加社区活动等等,和孩子共同参与、共同体验,让孩子在广泛接触外界的同时,感受父母的关爱。

方法三、报几个有意义的兴趣班

兴趣班可以提供释放能量的出口和社交场景,满足孩子身体和社交需要。

本来不想给孩子报兴趣班,但是发现孩子对同伴关系的需要特别强烈,加上不想让孩子闷在家里,就选择了兴趣班。

选择兴趣班的思路是动静结合,既让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时间,又要能陶冶情操。避免报太多文化科目补习班,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。

我家二宝学的是足球和美术。足球在室外,下午4点30分开始,虽然还有些热,但孩子们一点都不怕,照样踢得热火朝天,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反应。

其实,挑选好合理的时间进行户外运动,孩子不会受伤害。

不让孩子闷在家里,实际执行后的收获

二宝按照兴趣班的课程安排有规律地上课,不上课的时段,我们会带他去爬山、去公园,补上户外缺失的一部分。

实践证明,当孩子不再闷在家里,效果令人欣慰:

孩子精力充沛,睡眠质量很好,一觉睡到大天亮。这就是充足的户外活动和社交释放带来的旺盛精力。

孩子心情愉悦,每天都是笑容满面。阳光、伙伴、新鲜体验,让孩子感到有种快乐,情绪更加积极。

孩子学习效率很高,因为身心都得到释放和滋养,大脑更清醒,专注力自然更强,学习事半功倍。

写在最后:

暑假,不是学校生活的延续,而是修正身心、自主探索、自然成长的宝贵时期。

如果让孩子一天到晚闷在家里苦学,就会剥夺他们发展身心健康、丰富社交能力的机会,这不是弯道超车,而是闭门造车,最终可能会废掉孩子的活力和潜能。

阳光、伙伴、自由奔跑、开怀大笑,才是滋养孩子最好的养分!别让孩子闷在家里,让孩子走出去,拥抱一个活力满满的暑假吧。



上一篇:解读: 普京破纪录要访华4天, 释放哪些重大信号?
下一篇:瞭望 | 隆起就医新地标